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国留学 > 出国动态 >

她本想毕业后出国留学 看了一本书背包闯天涯

2012-04-10 
她申请了几所国外的大学,准备出国继续读书。然而,一本《迟到的间隔年》落在了秦柳静手中,改变她的计划。

   秦柳静.jpg

 

  鼓浪屿上背包行走的秦柳静。受访者供图

  (重庆晨网记者 肖庆华 4月10日17:50报道)2012年年初,22岁的秦柳静面临毕业,按照计划,她申请了几所国外的大学,准备出国继续读书。然而,一本《迟到的间隔年》落在了秦柳静手中,改变她的计划。

  “带着一个不知道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的‘间隔年’主题,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从计划的三个月到十三个月,从原来计划的目的国印度变成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

  秦柳静说,西方国家的青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升学或者毕业工作之前),会去体验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做义工(志愿者)、打工旅行等。“这就是‘间隔年’。”

  秦柳静一直喜欢旅行,但之前的大都是走马观花。看完这本书后,她萌生了“间隔年”的想法。但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她急需用一段旅行来检验。

  一个背包闯天涯

  于是,秦柳静带着一个背包和一份攻略便出发了,这一天是2月26日。她的计划路线很长:“凤凰-张家界-长沙-桂林-阳朔-鼓浪屿-厦门-青岛-天津-北京,行程一万公里吧”

  为了节约,秦柳静都是住青年旅社。“最便宜的20元一晚。有一次我回旅社晚了,黑灯瞎火的跟同屋子的人道歉,没人理我。”感觉到冷漠的秦柳静,第二天才发现,同屋的3个人都是外国人。住了3天,秦柳静也简单的学了一些外语,“我们偶尔相互学学彼此的语言,他们对中国音乐很感兴趣。知道宋祖英。”

  就这样,每到一个地方,秦柳静就背着她的背包四处游走,为了摆脱孤独感,不断与陌生人交谈,“能遇到 同行的,那就太好了。”

  密集的行程,对体力的考验很大。“有些时候早上6点起,等到回到青旅都是11点多。收拾收拾,差不都1点 。 但是不能是艰苦,只是为了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我出发的时候确实是一个人,但沿途就有同路人了。”秦柳静说,背包客都有故事,自己更愿意去跟他们 聊天。

  虽然沿途遇到的同路人可能没有留下名字,但秦柳静依然对他们印象深刻。

  6月实施“间隔年”

  回到西昌后,秦柳静跟家人进行了交流,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姑娘长大了,我们只有建议权,路要她自己走。”父亲秦刚说,女儿打小就独立,无论作何决定,都会鼓励和支持。“我只是建议她尽量不去西非、东南亚,局势不稳定的地方,可能发达国家会好些。但她还是坚持她的想法。”

  秦柳静在“间隔年”网站上查看需求义工和老师的信息,初步计划先到马来西亚的一个有机农场,或者是途径尼泊尔当老师,然后在印度特蕾莎修女的仁爱之家和垂死之家做义工。同时,她还在AIESEC官网上,申请了非洲的一个志愿机构,做关于妇女和儿童的人权保护工作。时间可能是2个月。

  为了让自己走的更远,秦柳静的第一站行程还未定下来。“要找到更廉价的机票。我没有收入,必须要控制好经费。”

  秦柳静打算在这一年期间,边走边写些文章,一来念念手,二来记录自己的22岁。

  6月一毕业,秦柳静的“间隔年”就将开始了。

  她让我们羡慕嫉妒恨

  在父亲秦刚看来,女儿的“间隔年”计划,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增加阅历的生活方式。

  而同寝室的好友吴芳芳,对秦柳静的计划只能是羡慕嫉妒恨。

  2月份,当吴芳芳得知秦柳静要花一个月时间,独自旅行1万公里时,她激动万分。“我有同样旅行的梦,但总是不可能让她带着我吧。”

  旅行归来后,秦柳静的间隔年计划,更是让吴芳芳抓狂,“我特别想说的是,她的想法真的能鼓励人。花一年的时间赚到的是阅历,或许这个也是她将来找到最适应的工作的无形资本。”

  叶明葱是秦柳静大学的辅导员,他说,很多学生,大学四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社交能力。对社会及人心和人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间隔年是一种学生更容易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