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网络小说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2017-02-21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由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1986年4月26日,惨烈的反应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去商家看看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去商家看看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由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1986年4月26日,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网友对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的评论

三十年前,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但由于当权者对外进行消息的封锁,所以关于这次事故的内幕至今都是无法从书上看到的。而且当时的苏联仍然是个铁幕政府,为了体现“苏联人民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意识形态,为了所谓“不引起民众恐慌”的政治目的,当权者对老百姓也隐瞒了真相,甚至都没给人民提供必要的防护知识和装备。作者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以我才有兴趣买了这本书来读,书中都是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的口述实录,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救援人员、科学家以及政府官员等。通过这种口语化的语言,让读者能产生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虽然之前从未看过描述这次核灾难方面的内容,但读完这本书会让人感受到那里的所有人至今仍怀有的恐惧,愤怒和不安。这本书的写实手法,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爱情小说和童话。

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内容完全一样,买了几百本书第一次碰见这种情况。一本是10月再版,一本是11月头版,同一个出版社,出现这种一书两卖,我就呵呵了。评分只针对出版社这种行为。

与一个读者发生了同样的状况——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内容完全一样,买了几百本书第一次碰见这种情况。一本是10月再版,一本是11月头版,同一个出版社,出现这种一书两卖,我就呵呵了。评分只针对出版社这种行为。

对于诺氏奖的书,一向是冷一冷才拿来读,目的是降低一下崇拜的感觉。这词降温是最短的。因为有机会看到样章,感觉是一本好书,又赶上做活动。一下就拿到手了。对于这样一本薄但是有分量的书来说,这是开年第一本让人感到心塞又无可奈何的书。那些有抑郁倾向的人就不要读了,只会加重你的痛苦。就这么简单。

由于意识形态的一致及政治外交的需要,对发生在老大哥身上的切尔诺贝利惨案没有过于深入、正面及细致的报道,当年的新闻都是一带而过。这场浩劫带来的灾难要延续多少年,影响范围有多大,我们一无所知。今年恰逢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30周年,乌克兰政府也制作了一个新的穹顶来罩住以前的石棺及反应堆。而新制作的混凝土穹顶的设计寿命是100年,而100年后呢?难道又是一个更大的东西来罩住,一层又一层,看似坚强实则脆弱。众所周知,放射性元素铀的半衰期可以长达20几万年到700多万年,人类采取的防护措施在灾难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作者没有直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描述灾难,而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经历浩劫后的人们,从他们的眼中、口中、脑海中传递着恐惧、愤怒、惊恐、无助。这样的描述更让人身同感受,仿佛那一切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二战的创伤及深远影响似乎都比不过切尔诺贝利,敌人崔不夸的精神力量在爆炸那一晚随之崩塌。人类自我造成的灾难远远比敌人、自然界带来的灾难惨烈。守卫和平不单一的是强军御敌,更需要自我戍守。

贯穿全篇的是情感,引用一句话∶“你会为那里所有的东西感到难过……‘’

每个人都为了保住自己的党员证,每个人都想少一事,每个人都觉得这没什么,却在没什么之间造就了一个人类的悲剧,抛去并不知情的民众不说,当一个国家机器开始对人,对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可以视所有人命不见之时,这个国家,干脆说这个体制出现了大问题,但关键是,每一个体系中的人,都在默默维系着个体系,都在默默推动悲剧的不断发生。

感觉翻译的很生硬,而且跟另一本Kindle unlimited可以读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同一本书

访谈录的形式,因而显得更加真实,也让悲剧凸显悲剧;平常看一本书会用三到四天,但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十来天,实在是痛彻心扉,不忍再读。人类与科学,人类与灾难,人类渺小脆弱的命运,在灾难面前人类伟大强悍的表现,让人感慨万千。悲剧是对过去的总结,对现在与未来的思考,只希望“故事”永远成为故事。

切尔诺贝利核灾是人类的灾难,它比二战还要恐怖,二战时纵使什么都没有啦,但还有土地一切都可以重来,可核灾就是把那里所有的土地给人也没人敢要啊。昨天的灾难不表示明天不会重来,这是个警醒,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

喜欢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