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政治 >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

2010-11-1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 去商家看看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 去商家看看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2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9701368/9787509701362
·条形码:97875097013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的作者从介绍世界历史上各帝国衰落的过程开始,从呈现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入手,抽丝剥茧似地分析了苏联由食品短缺、物价飙升、货币危机、金融失信、石油价格下跌、政策失当而引起的经济恶化,如何一步步地演变为危机、演变为灾难、演变为破产,最后演变为政治失控.导致了苏联的消亡,使人们了解到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在骤然间迅猛地分崩离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必然的结果。
作者简介 E.T.盖达尔 经济学博士,教授,1992年任俄罗斯联邦政府代总理;1993~1994年任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94~2004年任“俄罗斯民主选择”党主席;1999~2003年任国家杜马议员,时为“正义力量联盟”党的共同主席之一,同时担任预算及税收委员会委员,现任俄罗斯转型经济研究所所长。  盖达尔先生在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及出版的著作有上百部之多,其中包括:《经济改革与等级结构》(1990);《国家与演变》(1996);《经济增长中的反常现象》(1997);《失败和胜利的岁月》(1998);《漫长的时间--俄罗斯在世界上,经济史随笔》(2005)等等。

编辑推荐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对我们全面正确解读苏联解体这一命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帝国的辉煌和衰落
一 现代经济增长与帝国时代
二 跨海帝国的危机和瓦解
三 领土毗连帝国解体的问题
四 南斯拉夫悲剧
第二章 专制主义制度:不稳定的缘由
一 现代经济增长早期的挑战与专制主义
二 专制主义制度的不稳定性
三 专制主义崩溃的机制
第三章 “石油冤家”
一 西班牙序曲
二 资源财富与经济发展
三 石油市场的特殊性
四 20世纪石油市场的调控
五 原材料价格波动引发的挑战:墨西哥和委内瑞拉
六 寻求出路:应对原料价格不稳定带来的威胁
第四章 基础上的裂痕——1980年代初期的苏联
一 稳定背景下的低效率
二 日益增多的问题和错误的解决方法
三 国家的粮食供应问题
四 粮食短缺——战略性的挑战
五 苏联——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六 西西伯利亚的石油——摆脱困境的幻想
七 石油价格下跌:最后的一击
八 苏联解体:合乎规律的意外
第五章 外部冲击的政治经济学
一 外贸条件的恶化:政治上的两难选择
二 苏联与石油价格下跌——选择的实质
三 一连串的错误
四 苏联经济日益加剧的问题
五 货币危机
六 货币金融问题背景下的经济政治自由化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危机的发展
一 石油工业的问题
二 政治信贷
三 妥协的代价
四 帝国危机与民族问题
五 经济政治局势失控
六 货币危机
七 从危机到灾难
八 “紧急努力”代替改革
九 濒临崩溃的边缘
第七章 国家趋于破产
一 货币危机(1991年)
二 粮食问题
三 物价飙升
四 金钱与帝国的命运
第八章 崩溃
一 破产政变的政治经济学

二 政治上的濒死状态
三 政治的分崩离析:经济的后果
四 文明离婚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帝国的辉煌和衰落
拄着刺刀可以,但不能坐下。
——塔列兰
公元前1世纪,自由农民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弱化和职业军队的形成,破坏了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为由军人愿意接受的人充当统治者的制度铺平了道路。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体制开始被称为帝国(“帝国”这一术语本身来自拉丁文imperium——政权)。由于那个时代罗马政权扩张到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这个词也获得了另一个含义:在欧洲,“帝国”一词开始用来指称以征服手段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国家。西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继承自它的各种法规和传统一直影响着先前归入帝国、地理上与宗主国邻近的区域内所发生的事情。这影响了欧洲历史随后的整个进程。
一 现代经济增长与帝国时代
帝国是联合了许多民族的极权主义的强大国家,其思想与基督教会一样都是中世纪欧洲继承自古希腊罗马遗产的一部分。神圣罗马帝国历史的著名研究人员之一Ⅲ.布赖斯写道:“逝去的古代遗留给后世两种思想:世界性的君主制思想和世界性的宗教思想。”警句式的说法通常都能使所发生的事情得到简化。这里也是如此。古希腊罗马制度和罗马法的遗产对欧洲发展的影响比世界性君主制思想更具重要意义。但帝国理想本身与罗
马传统的联系也是毋庸置疑的。
许多统治者都试图为自己赢得皇帝的尊号。但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的许多世纪中,只有拜占庭被其他欧洲国家公认为罗马皇家传统的继承者。无论对罗马帝国的东方部分还是西方部分而言都是如此。拜占庭的统治者认为他们只不过暂时失去了对部分帝国领土的控制。当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时,能否获得拜占庭当局的承认对他而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拜占庭的日渐衰落,使得后罗马区域内对帝号的要求愈来愈缺少说服力。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谁是这种权利的享有者的问题重新变得迫切起来。在这方面,俄罗斯当局希望莫斯科充当第三个罗马的角色、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倒也符合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时代精神。然而俄罗斯距离发展中心过于遥远,这种要求很难在欧洲受到认真对待。
神圣罗马帝国历经9-14世纪期间的多次变迁,大多为时短暂,及至15世纪末终于被欧洲各宫廷承认为拥有合法权利这样命名的唯一国家。但帝国思想本身仍富有生命力,继续对欧洲的各种事件产生影响。
腓力二世有时自称印度皇帝。在16世纪末的政治辩论中,西班牙的帝国使命思想、驾驭欧洲神圣任务的思想备受关注。卡斯蒂利亚③的精英们自15世纪末起便将罗
……
后记 如上所述,1980年代中期苏联遭遇了严重的收支平衡和财政体系危机,进而转变为全面经济危机,导致生产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政治失去稳定,最终则是现存政治制度和苏维埃帝国理所当然的崩溃。
俄罗斯这个作为苏联继承者的国家,1990年代末建立了崭新的开放的经济制度。这种制度包含了一整套尚显稚嫩、不够完备但却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私有制、可自由兑换货币、银行体系、有价证券和自然垄断的市场调节体制,还有管理精英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规模,善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富有效率的经理人员的临界质量。所有这一切都足以使之走出转变过程中的退化,启动经济增长,保障稳步提高生活水平,在经济中取得积极的结构性的进展,稳定国家财政状况和对外经济状况。
1992~1998年出现的结构性进展所大致遵循的那些方针,如果苏联领导人从遭遇危机一开始的1986~1987年便采取稳定货币财政的措施,也都应该能够实行。基本建设投资、军费开支、粮食进口大大减少了,向国外提供的原料和燃料能源增加了,其内部需求降低了。向西方国家购进的材料和配制品的减少以及在苏联和经互会框架内数十年间所形成的经济联系体系的瓦解——所有这一切都导致生产量的下降;不得不适应新的货币金融形势,适应大大下降了的居民生活水平。然而1991年末枯竭了的外汇储备已经开始恢复,可自由兑换货币收支平衡赤字业已消失。1991年末~2000年初国家已逐步恢复了可靠借债人的声誉。
假若苏联领导人早先开始实行这类措施,则生产量和生活水平的稳定大约在更短的期间内便可以达到。然而苏联当局无法做到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将集中计划和管理经济的社会主义体制改变为市场化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体制。因此改革能付出的代价本可以是为时不久、转瞬即逝,可生活的安排却是这样:俄罗斯和其他后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同时进行货币金融稳定和结构改革,在经历了一条极为艰辛的道路之后,才终于得以建立市场经济的框架。
这些年来业已构建起年轻的尚不完善的民主制度。其中也存在着民粹主义、缺乏政治责任心和贪污受贿等成分。尽管如此,国家已经有了制约和平衡的制度。这就可以使人指望,克服社会主义实验最严重的后果之后,国家便会具备在市场和民主基础上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自然,民族间的冲突,首先是在高加索,依然是对国家安全和政治制度稳定的重大挑战。但业已形成的联邦关系使人有理由认为,国家结构的应变能力足以保障这个巨大的多民族的国家中生活秩序和政治进程的稳定。
经济和政治制度结构中已经建起了机动的元素,它们是制度稳定性的保证。换言之,就是可望在一旦遭遇突如其来的挑战时,这种制度便能以相应的变化而不是灾难性的毁灭加以应付。
2000~2003年进行了持续的整体上成效卓著的经济改革,使税收和财政体系的质量得到改善,让联邦关系的财政基础变得透明合理,巩固了土地所有权,通过了符合市场经济实际的劳动法令,实施了一系列重要而有益的扩展经济基础的其他变革。许多人都认为,俄罗斯民主制度和俄罗斯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上所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已经获得解决。应当承认,本书作者也可归入此类人士之列。
不过,正如常有的情形一样,历史再次表明,根据短期趋势的推论匆忙得出结论是危险的。自2003~2004年开始,在俄罗斯政治体制、联邦关系和经济的关键性发展方向中又开始显现出一些令人不安的倾向。
2000~2002年,俄罗斯有一个总体上忠于总统和政府但也相对独立、保留了自己发言权和对决定进程发挥实际影响力的议会。为了在杜马和联邦会议中通过法律,政府必须与议员们对这些法律进行仔细的讨论,寻求妥协和可行的决定。与这样的议会一道工作自然很不简单。这可不是使权力执行机关所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的橡皮图章。但正如经验所表明的那样,它的存在可以提高国家的管理质量。一个负责任和独立的议会,不允许不与社会公众商量、不与劳动纪律方面与政权机关无牵连的专家进行讨论便悄悄制定和通过决议。
当议会成为对权力执行机关的行动和意图只是在形式上加以首肯的工具之时,它所通过的决议的质量便会降低。即便是高效的官僚机关,如果不遭遇系统性专业的批评,也会犯错误,而且有时是不可宽恕的错误。
2000年代初俄罗斯有着相对独立的报刊。它们绝非总是遵循崇高道德和社会利益的支配,倒往往成为寡头集团之间新闻战的工具。但是由于集团的数目不止一个,社会公众便有机会从众多的来源获得信息,对国内所发生的事情独立地作出结论。当越来越多的报刊直接或间接处于国家政权机关的严厉监管之下时,又一种社会监督手段被封死了。
数年之前俄罗斯曾有一些诸如俄罗斯实业家和企业家联盟之类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组织。它们的呼声在制定关键性经济决定的过程中能够被听到和考虑。这对国家大有裨益,因为企业界客观上对提高俄罗斯的投资吸引力感兴趣。这会增强公司的资本化,扩展获取信贷资金的能力。俄罗斯大企业为改善立法质量和经济政策做出了不少贡献。自2003年开始,俄罗斯实业家和企业家联盟日渐变成了徒供装点门面的机构。
许多在新旧世纪之交处于管理杠杆位置的地区政权机关领导人,说得客气一点,并不那么在行,也并非无可指责的正派(自然,这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人)。与此同时,各地区的居民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开始领悟到,当他们选举州长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谁是常常跑莫斯科、能够将地方问题喊得比所有人都更加响亮的人,判断出自己的日常生活、儿童的教育质量、父母的医疗、城市的供暖、垃圾的清理等等都取决于谁。这种领悟只能来自经验。在发达的民主制度之下,形成这种领悟花费了数十年工夫。而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事态的发展正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2004年采取的任命州长的决定,重新将当前地区问题的责任转移给了莫斯科,使得地方政权机关、地方精英们可以诿过于中央,辩解说他们对于解决地方问题什么事也做不成。
诸如取消单席位选区之类的决定,其中每一个都并非不可避免,只不过为俄罗斯民主制度发挥作用造成了风险,因为单席位选举可以为政治上杰出的人物创造一种机会,使他们成为议会中的代表,在讨论国家问题时即便不能发挥影响,也可发出呼声,跨越那道对能够反映千百万俄罗斯公民观点的许多政治力量起着限制作用的百分之七的栏杆(取消这种选举对于发达的稳定的民主制度实为一种非同寻常的举措)。这些决定同时还意味着正通向建立一种可以称之为封闭的(可控的)民主制或温和专制主义制度的道路。自然,这种权力的组织体系与苏联严酷的极权主义制度鲜有共同之点,但尽管如此,专制主义特有的不稳定的弱点和要素在其中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这样的政治结构在尚未遭遇危机首先是经济危机之前暂时是稳定的,而当危机出现时所要求的不单是沉默的温驯,而是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这种结构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颇为困难。这在政府当局和国家都最需要灵活的时候,却大大限制了灵活的能力。1980年代后期的苏联领导人根据自身的经验已确信了这一点。遗憾的是,并不仅仅是他们为如此惨痛的教训付出了代价。
民主制和真正联邦制成分的缩减,影响了民族间关系的进展。要将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俄罗斯的许多民族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民主制度,这种话总觉得难以启齿。尽管如此,这终归是地方精英组成的政权,足以控制共和国内的族际关系,对当地社会具有影响力。试图以莫斯科任命的傀儡取代他们,有时候会导致形式主义的共和国国家机关毫无权力。实际上采取决定的过程绕过了他们,真正有权的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地方精英的代表人物,他们轻易地便能将所发生的问题的责任推诿给支持傀儡政府的莫斯科。由联邦中央任命自治共和国总统实际上是将强有力的王牌交到了民族主义者手中,使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证明莫斯科并未将自治区域的居民视作享有全权的公民,而是俯首帖耳的臣民。再也想不出能提供给分离主义者更好的礼物了。
在经济政策方面,俄罗斯政权机关已从苏联经济的遭遇吸取了教训。这在负责任的预算和货币政策上便清晰可见,这种政策是在2000~2004年石油价格高企和与此相联系的高而欠稳定的预算收入的背景上实行的。预算政策是保守的,保证了可以减少苏联遗留下外债的相当大的预算超支,压缩了债务费用的开支。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议会设立了按照明确规则建立的稳定基金,表现出政治责任感,显示了对我国历史而言非同寻常的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能力。
2000~2004年,俄罗斯预算无需大笔的花费和严重的不平衡便做到了在石油的中长期价位下发挥功能,甚至在出现类似1986~1990年、1998~1999年那样空前低价位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性,长久坚持这样的负责任的财政方针是困难的。丰富的国际经验便能证明这一点。
在石油价格空前之高的背景下,目前俄罗斯当局通过购买一些国家的有价证券来积存稳定基金,这些国家的货币均可作为准备金,关于这种政策太不明智的议论乃是经济政治活动中必然的现象。只有懒惰的俄罗斯政治家才不会参与一场竞赛,这场竞赛的实质是:在如何使用稳定基金上,看谁能推出最闻名、最独特的创意来。然而,俄罗斯的稳定基金至2006年1月1日时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7%,而挪威的国家石油基金2005年10月1日之时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0.1%,它也像俄罗斯一样,不得不解决“石油冤家”的问题。如若将这两种基金的数额进行比较,显而易见,关于我国的稳定基金的金额反常的认识多少有些夸大其词。同样广为人知的一个话题是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过多(2006年1月之时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4.2%)。关于只有祖国的敌人才会以这样的规模积存外国资产的议论,在当代经济政治市场上是一种畅销货。然而在最近15年来其经济政策常常被作为俄罗斯政权效法榜样的中国,2006年的外汇储备却是国内生产总值的36.3%。
2005年以来即已很清楚,政府继续执行足以在石油价格下跌时将国家可能遭遇的财政和货币危机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政策的能力越来越有限。正如在第三章所指出的,向社会公众说明国家不可能拨款用于某种现实需求,因为没有钱,这是可以的。而在有钱的时候却宣称这办不到,解释说国家的经济可能过分取决于某种不可预测的因素,这可能转化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为之付出比短期利益高得多的代价——这是比较困难的。
政府所采取的依靠额外石油收入提供经费、增加预算义务的步骤,暂时相对地受到限制。按照2006年计算,预算义务的增加与2004年相比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5%。但即便是这些义务,在稳定基金数额有限的情况下也会降低国家财政制度的稳定性。俄罗斯的经济与以前的苏联一样,正在变得依赖于石油价格保持史无前例的水平。
过渡时期经济研究所所作的初步计算表明,在2009年前石油(“布伦特”级)价格不跌至25美元的情况下,联邦预算收入与2005年相比会减少约9%。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会被下降所取代。联邦预算赤字为国内生产总值的7%。稳定基金资金余额将等于零。黄金外汇储备的规模与2005年相比将减少近800亿美元。通货膨胀的速度则高达40%。
自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预测,而是初步的计算。过渡时期经济研究所既分析研究与石油的超高价格有关的方案,也分析研究惯性方案。这些方案得出了另外的结果。但如上所述,在依赖天然资源市场行情的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重要的是需清醒地估计石油市场难以预料的事态发展的风险。 切合实际的预测表明,在稳定基金业已积累资金的条件下,甚至在不利的事态发展情况下,俄罗斯在2006~2008年都不会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威胁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减缓有关。不过在讨论长期风险时重要的不仅仅要考虑到两三年的经济政治前景。今天采取经济决定、制定预算义务时,我们就应当确定未来10~15年内俄罗斯政权机关必须在其中工作的那些环境轮廓。1980年代初的石油高价所保障的那笔稳定储备金,使得苏联领导人能够毫无作为也依然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性。1970年代末一1980年代初所积累的种种问题后来才显现出来,但却是以难以想象的规模显现。关于如何调节这些风险的决定不得不由其他人——在毁灭了的帝国废墟上出现的各个国家的政府当局来采取。我们应当竭尽全力使俄罗斯在这方面不致重蹈苏联的覆辙。
根据今天的情况,俄罗斯局势失去稳定的风险大大低于1980年代初苏联所存在的风险。我们将现有的政治制度称之为温和的专制主义。其中尚有不少自由和机动灵活的成分。这使人抱有希望。俄罗斯人在俄罗斯所占的比例比在苏联中要高得多,这使得族际关系的调整在明智的政策下成为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在俄罗斯所发挥的功能比社会主义经济更为机动灵活。它能更容易地适应世界经济行情的变化。它的逻辑是不会让经济生活变化的责任全都落到现任政府的肩上。但这终究并不意味着由于丧失适应能力以及由于国家对各种变数的依赖增长而引发国家领导人无法控制的风险已经消失。目前乃是这样一种态势,其中小心谨慎、对国家可能遭到威胁的清醒估计已成为负责任的政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