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2010-03-15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301108281 ·条形码:97873011082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去商家看看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去商家看看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301108281
·条形码:97873011082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生命之旅丛书

内容简介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除了从科际整合的宏观角度把“死亡学”连贯到精神医学、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学乃至一般科学(如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以便揭示“死亡学”研究的现代意义之外,更进一步从作者熟研半生的世界各大宗教传统,特别是耶、佛、儒、道诸家,汲汲观照生死,观照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了脱生死的智慧,并以此来探讨现代人的死亡问题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终极意义。
作者简介 傅伟勋,生于1933年10月7日,台湾省新竹市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主攻现代欧洲伦理学研究)。曾在台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亥俄大学等哲学系任教,也曾担任美国费城州立天普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主持佛学与东亚思想博士班的研究工作。著有《西洋哲学史》、《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学佛学》、((中国哲学指导》(英文版)等中英文专著。于1996年11月去世。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由一位不平凡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所撰写的不平凡的书,这是一位学员中西的实力派学者在罹患淋巴腺癌两次开刀及50多次电疗后短短几个月内写成的书,这是一位生命垂危者以渊博的知识与对生死的深刻体验锤炼
而得的成果。
——杨国枢(台湾大学心理学系知名教授)

你在人间做客,行李无须贪得太多,简单够用即可。轻便才是愉快旅行的真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的问题是生活。死亡教育有助于一个人培养恬淡的态度,回归生活的本身,涵养悦乐的襟怀,让自己展现人性之美。本书有助于读者充分了解死亡,从而参悟人生的丰富意义和使命,并从中看出那个在尘世中生活的主人——真我。让自己生活得有尊严,也让自己死得有尊严。
——郑石岩(台湾地区著名作家)

在意识仍很清明之时,尽可能地运用做人的自由。这样,在死后的世界会获致更完全的自由。做人的自由虽是严厉而辛苦,但人的尊严就在此一自由的践行上面。我在临终阶段还如此辛苦地写书的理由,不外是“想要积极地生活下去,探索做人的意义到最后时刻为止”。
——岩井宽(日本著名精神病理学家)
编辑推荐 怎样理解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怎样挚爱这美好的人生?怎样告别这美好的人生?这是一位生命垂危者以渊博的知识与对生死的深刻体验锤炼而得的成果;是一位蜚声海内外、学贯中西的实力派学者在罹患淋巴腺癌、两次开刀及50多次电疗后短短三个月内写成的书;是一本由一位不平凡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所撰写的不平凡的书。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不仅适合研究生死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学者阅读,适合徘徊在死亡边缘或意欲轻生的人阅读,适合退休之后的准老人、健康老人、衰弱老人或绝症患者阅读,也适合意欲了解生命与死亡问题的大学生、高中生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目录
序:一个不平凡的人,一本不平凡的书 杨国枢
自序: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傅伟勋
导读:生死大事 郑石岩
一 引论
 1 现代人的死亡问题
 2 美国的“死亡学”研究与“死亡教育”
 3 我在美国学府的教学经验
二 死亡的尊严
 1 自杀与安乐死的问题考察
 2 末期患者的精神状态——库布勒·罗斯医师的“五阶段”模型
 3 托尔斯泰小说名著《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启蒙意义
 4 黑泽明电影巨作《活下去》的生命启示
 5 聂尔玲近作《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
三 世界宗教与死亡超克
 1 生死问题与宗教探索
 2 基督宗教
 3 印度教
 4 传统佛教
 5 儒道二家的生死观
四 现代生死学建立课题
 1 从临终精神医学到现代生死学——科际整合的一大课题
 2 傅朗克“意义治疗学”的理论启示
 3 “森田治疗法”——禅与精神治疗的结合
 4 心性体认本位的现代生死学试探
五 结语——我与淋巴腺癌搏斗的生死体验
附录 记取来时路
 潇洒走过死亡——傅伟勋专访
 生死交关——透视死亡学——傅伟勋与作家平路对话
 死亡的挑战,智慧的回应——劫后余生的再探索
 从医疗到照顾,从绝望到解脱——《一起面对生死》读后有感
 读傅伟勋教授生死体验的新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未知死,焉知生?——读傅伟勋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有感
 调整焦距看生死——评《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死得有品质
 临别心苦,愿记来时路
附记
……
文摘 ~托尔斯泰小说名著《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启蒙意义
任何读过19世纪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日记与传记(不计其数)的读者都
知道,西方文学史上几乎找不到一个作家,像他那样惧怕死亡,也没有一个
作家像他那样自幼幻想死亡(情状),凝视死亡(真相),并想尽办法超克死亡
。他在1884年完成的“死亡文学”的不朽作品《伊凡·伊里奇之死》,便是
显著的例证。这一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1881年一位法官濒死之前,针对往
逝的生命)-JS~~自我总结与评价的真实故事。托尔斯泰经由夫人的转述得知
此事,大大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与灵感。我们可以说,《伊凡·伊里奇之死
》虽取材于那位俄国法官的生死挣扎,实质上却反映着托尔斯泰自己多次有
关生死问题的亲自体验,充分彰显了他日后在《艺术论》(Wh口t Is Art?)
中所极力标榜的“艺术为人生”(art for life’s sake)立场。总之,这一
中篇小说是托尔斯泰为了超越生死大关,而获得终身不渝的宗教与道德的根
本改信之后,首次发表出来的力作。从此以后,他的一切作品(包括第三部
长篇小说《复活》与《艺术论》在内)全然抹去纯文艺色彩,只为耶教的博
爱主义与道德的社会主义服务了。
《伊凡·伊里奇之死》1ti版之后不久,著名作家斯塔索夫(Stasov)函
告托尔斯泰说,他从未读过如此精彩的杰作:“人间还未产生过这样伟大的
创作。与你这篇70页左右的作品相比,其他一切作品就未免显得无足轻重了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也在日记中写道:“我刚读完《伊凡
.伊里奇之死》,因而更加确信,托尔斯泰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作家。”由此
可见《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文学成就之高,尤其在“死亡文学”这一领域
里,无疑是首屈一指的最高成就。1880年威尔(Robert Weir)教授所编成的
《文学中的死亡》(Death in Literature),就在结论部分专门收录了这一
篇作品,可见它的现代意义与文学价值。它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是“死亡学
”与临终精神医学研究以及“死亡教育”经常使用的不可或缺的阅读资料。
我们如果细读《伊凡·伊里奇之死》,则不难发现,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淋
漓尽致——如伊凡对医生的不信任,对上帝的“埋怨”,对妻女外出的嫉妒
与愤恨,绝望无助的孤离感,在生命尽头对于死亡的“接受”等等,已经预
见了库布勒·罗斯医师观察所得的心理反应及其阶段之种种,实在令人叹赏

……~
热点排行